返回中联动态
SGLA LAW FIRM
律苑闲谈 | 我想说说我的上海
中联上海 | 2022-05-26

我想说说我的上海

 小芒 中联上海  发表于上海





上海当然不是我的

我们深爱的这片热土

她  绝不是任何人的私产


但身在其中的我们

当然可以

也应该拥有

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上海

可以回忆  可以触摸  可以期盼的

上海


所以今天

我想和你说说

我的上海

2022/  SHANGHAI


图片


她曾是小镇男生在电视里看到的英雄热血、儿女情长,是懵懂少年在毕业时经历的阴差阳错、终告无缘。终于,1999年年底,正在敲打键盘的这个人,第一次,来到了上海。


当时,浦东开发还不到十年,人们也才刚刚热衷房地产。我还在宁波一所高校教书,刚刚低空飞过律考的分数线。为了“万元户”的理想,摈弃了对手机的追求,却终究还是逃不过儿时的执念,在春节回家之前,我先来了上海,和技术物理所的同学夜间同床不共枕、白天四处轧马路。


直男本人的我对大商场、城隍庙印象平平,本以为十里洋场不过如此,却终究在外滩前不可救药地迷上了上海。中学时候,有次英语大考指出了标准答案中的两处错误,英语老师送了一本带有很多外滩历史照片的笔记本给我。因此,外滩过往景象,我熟稔于心。我沿着南京路一路到底,突然间江风拂面、豁然开朗。脑海中的历史场景以未曾预料的宏伟立于眼前,黑白照片的沧桑感在晴空下更显厚重。当时的震撼,只能用不可名状来名状。看着浩荡江水在脚下奔涌而过,中二少年的热血足以将天际映红,自是少不了一番豪言壮语和《上海滩》的演绎。坚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后,便想通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道理,把回家的硬座票换成了卧铺,还在上车前买了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潮骚》合集。


而我真正定居上海,是在四年以后,毅然决然放弃了“委培”选项,到上海海运学院(现在的上海海事大学)学习自己大学时莫名就深感兴趣的海商法,毕业后进入了律师行当。其间兜兜转转,至今,又是将近二十年。

SHANGHAI

我想说

这二十年间,我所见证的上海,当然不是一座完美的城市。她当年曾怎样为像我这样的草根选手提供凭借努力就有希望的空间,今天就怎样因为高企的房价和激烈的竞争而让诸多年轻人或望而却步、或心生退意;她当年曾怎样因为各种可能性的存在而充满朝气与机遇,今天就怎样因为日趋固化的角色和渐显滞重的体量而犹豫不决、难以争先;她当年曾怎样因为历史的积淀和人才的聚集而面向世界也能毫不惧场,今天就怎样因为现实的掣肘和定位的模糊而展望未来亦有忐忑不安。


但是,这座城市自身,带给我的,始终是温文尔雅、风姿绰约与生气勃勃;而这座城市的人们,给我的总体印象,始终是尊重才华也关爱老幼、关心私权也热衷公益。

图片


当然,这所有的一切,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不论立场、不谈情感,只要是身在上海的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它已经被彻底地改变了,改变到我已不忍心用一词一句去将其描摹。


今天我不去谈,上海何以至此。也许,这要若干年、甚至若干代后,人们站远来看,才可能会有更为客观和接近真相的解读。今天,我想说的是,作为身在上海的一员,作为深爱上海的一员,就在此时此刻,我的所思所想。因为,我还在希望,我和千千万万热爱上海的人一样,不论此刻与未来身在何处,还可以有,我们的上海。


我的上海 还在


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我们每一个还留在上海的人,伤春悲秋、忧国忧民之后,终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是不是还可以留在上海、我是不是还应该留在上海。扪心自问,不回避地说,此番过后,对于将来,肯定会要多些准备,但我将会、也愿意继续留在上海。因为,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律所同仁们对良知的坚守、对事业的执着、对伙伴的支持,毫不夸张地说,是我面向未来的信心所在。也是这种种,让我看见,我的上海,还在。


SHANGHAI



我的上海还在,在我身边每位合伙人心底最柔软的善良那里。


我们所擅长的法律领域各不相同,有的团队会合作多些,有的少些。所以,封控之前,虽然大家的关系已经非常融洽,并且经常酒过三巡、纵论天下,但恐怕还不能说都到了完全交心的程度,特别是和一些新近加入的团队之间。但在这段日子里,大家略带忐忑而又意外惊喜地发现,身边的她或他,竟会如此率真、坦诚、有骨气、有担当。有人说,疫情是面照妖镜,我更愿说,在如此这般的极端情况下,有时,即便只是动动拇指的评论,也可以让人看见真诚、善良,与胆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未来的我们,也仍然会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有合作、有摩擦,但每次看到大家在仗义直言和保护彼此的界限上小心行事,就会有心痛、有温暖,更有共克时艰的勇毅。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是有暖暖的“人情味”的人,是不会用“大是大非”来逃避与搪塞责任之人。


我的上海还在,在对专业精神的坚守与尊重那里。

SHANGHAI




居家办公一周不到,律所青工委就组织合伙人和青年律师把自己领域里最专业、最热点的内容和大家线上分享,而每一位演讲者和听众之用心与专注,都大大出乎我意料,让我深感鼓舞与骄傲。当工作上需要协作、接力的时候,不论团队内部事务,还是涉及中联其它办公室的合作事务,所有参与的律师和行政人员都没有一丝懈怠与推脱,始终都在坚守律师行业里最重要的专业精神。笔耕不辍的同事们,也让我从一篇篇的专业文章里,仿佛看见了他们挑灯夜战的剪影。令我最为欣慰的是,不少身在其它城市的客户,有的委托案件已经办好很长时间了,还特地会和我们联系,询问有没有可以帮上忙的地方。所有这些对专业的尊重与信任,在我,是最为看重的成就感,也是“我的上海”深深吸引我的一点。幸好,它还在;我也坚信,它仍会在。


SHANGHAI



我的上海还在,在竞争与挑战那里,在开放与交流那里。


在我看来,每一个真心选择并热爱律师职业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在。这种不服输,不是睚眦必报,更不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颠倒黑白,而是敢比敢拼、不怯场、不退缩,哪怕是在“洋人”的赛场和“洋人”比拼,也绝不会妄自菲薄,而是依旧敢为人先、敢争人先。在这段时间里,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今时今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早已无法割断。而上海,始终都会是对外开放极为重要的窗口。国际间的交流,指望别人大发善心,或是随时准备撕毁协议,显然都不是应循之道。尊重规则、学习规则,在最专业的合作与对抗中学会运用规则、发挥所长,不迷信权威、敢挑战权威,这些,也是我热爱“我的上海”的理由。正在这么做的我,当然知道,它还在。


我的上海还在,在每个人对“我的上海”的热爱与付出那里。

SHANGHAI




其实,我不知道上海,或者再往大一点说,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好。但我想,对我们每个个体而言,世界,或者说,我们更在意的精神和人文世界,是通过身边的人,环环相扣连在一起的。或远或近,或亲或疏,或久或瞬。而当中,总有我们最希望用阳光般的微笑和最坚韧的努力去温暖、去感动的,身边最亲的人。所以,我们既是这世间万事万物的接受者,也是它的施与者、缔造者。世界很大,世界也不会停止前行,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选取某一个时点去说,它是好了,还是坏了。但是,我们作为这世界的一环,可以和一个平行宇宙去比,在这个宇宙里,我们给到周遭善意与温暖,就一定会比另一个我们用颓废与放弃回应世界的宇宙更好。

图片




To You .

这就是

我想和你说说的

我的上海。


特别声明

本文为中联上海办公室律师所撰写的随想感悟,仅供交流,不代表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立场,如引发任何法律事宜,与事务所无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