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中联郑州办公室执委会与建设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AI入侵法律圈,律师的饭碗还好吗”专题讲座,旨在助力所内律师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创新应用,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增强专业竞争力。合伙人崔汉伟律师担任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他凭借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刻理解,为所内律师带来了一场关于法律与AI结合的精彩分享。
讲座伊始,崔汉伟律师展示了AI对于本次讲座主题的思考。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形象地展示了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现状。他还详细介绍了目前主流的法律大模型,这些模型的问世无疑将成为律师们更加便捷、高效的辅助工具。
然而,法律AI的快速发展也对律师行业构成了挑战。崔汉伟律师引用了高盛、Clio等机构的研究报告数据,指出全球有近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存在被AI自动化替代的风险。在法律行业中,律师日常的文书撰写、信息搜集、分析数据等工作都可以被AI取代。但同时,AI虽然能够取代一些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但它在沟通、共情、经验判断和法庭表现等方面,仍然无法与律师相提并论。
面对AI的冲击,崔汉伟律师并未止步于揭示问题,而是积极提出了应对策略。他从DeepSeek等推理大模型的核心特点出发,提供了一系列以AI辅助工作的实用策略与技巧。他着重指出,鉴于大语言模型的工作机制,律师在运用AI时需高度警觉可能潜藏的法律检索隐患。为应对“AI幻觉”问题,他建议律师们在使用AI时,要明确提示词、结合权威数据库进行交叉验证、持续反馈错误促进模型优化。
此外,崔汉伟律师还结合实战经验,分享了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的心得体会。他阐明,有效利用DeepSeek的关键在于精准提问与准确鉴别答案。在设计提示词,可应用“角色基因+特殊期望+反向顾虑+细节延展”的格式,将问题精准化。
实操案例模拟环节,崔汉伟律师通过展示并对比不同AI工具的表现及运用技巧,显著提升了与会律师的实战能力。讲座最后,崔汉伟律师总结道:“AI是工具,律师是决策者。律师所需的能力绝非单纯解答法律问题本身。沟通、洞察、思考、挖掘、批判……全局考量,实现客户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律师的价值所在。”他的分享不仅为与会律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探讨AI技术的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以情感人、以知富人、以志励人、以规正人。中联郑州办公室致力于为青年律师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和支持,促进律师知识体系化、客户需求深度理解和复杂问题结构化处理,并持续在数字化赋能下,实现律所法律服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