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合规监管的直接对象。反不正当竞争合规旨在帮助企业及时申请注册知识产权成果,规范实施许可和转让,加强对商业秘密和商标保护,依法规范使用他人知识产权,防止侵权。
1
一
1
常见的反不正当竞争合规风险
反不正当竞争合规的首要要求是根据行业特点、业务流程识别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合规风险。常见的反不正当竞争风险有以下几类。
1、商业仿冒合规风险,主要表现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四种行为,包括擅自使用他们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域名等足以引人误认为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行为;
2、虚假宣传合规风险,主要行为包括虚假夸大商品或服务的效果,将科学上没有定论的观点、无法证实的数据当作定论进行误导,伪造评论或交易数据帮助他人进行宣传;
3、商业诋毁合规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利用新闻广告等媒介散播贬损竞争对手的虚假信息,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这些诋毁行为也通过朋友圈、微博、抖音等途径扩散;
4、侵犯商业秘密合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用作自身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二是企业内部员工违规获取内部商业秘密使用或对外泄露;
5、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合规风险,表现形式是相关主体在经营互联网产品或提供互联网服务中,利用技术手段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且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技术手段越发复杂。最典型的行为擅自在合法网络产品和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用户进行跳转。
1
二
1
搭建反不正当竞争管理体系
在根据行业特点明确企业所面临的反不正当竞争风险后,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搭建反不正当竞争管理体系。当前营商环境下,内卷加剧,企业竞争高度激烈,许多企业都是在面临行政处罚或民事诉讼时,才后知后觉,而不正当竞争行为背后往往伴随的是商业信誉的崩塌。典型案例比如带货主播“三只羊”,在直播中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并恶意诋毁其他带货主播,最终被合肥当地机关课以巨额罚款,全平台封禁。古语有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企业搭建反不正当竞争合规管理体系,一方面要专注反不正当竞争专项合规的重点范围,是商业秘密、虚假宣传还是商业诋毁等;另一方面,要将反不正当竞争专项合规与知识产权合规、数据合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合规等其他专项合规协同发展,相互促进不断完善。
1
三
1
反不正当竞争管理体系的具体实践
首先企业需明确反不正当竞争义务,包括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的义务、企业所在行业准则所确定的义务、企业自愿遵守的互信协议、备忘录中记载的义务。其次需识别潜在风险,梳理合规管理重点,编制合规风险清单,查漏补缺,穷尽企业管理层级,自管理层决策到基层员工执行。第三制定反不正当竞争合规制度,对员工进行合规教育,通过合规手册、合规章程等形式在企业内部形成合规文化。同时对可能存在风险的部分进行重点监控,比如主要面对市场的销售部门,掌握商业秘密的技术部门等。最终,不断评估和改进反不正当竞争合规管理体系,企业可供投入内部管理的资源有限,不断评估改进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编 辑 | 张 扬
审 核 | 王云霞
作者简介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