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高新大道像一条流动的风景线,柏桦习惯在落地窗前站一会儿,车流在玻璃上倒映出银色轨迹,她捧着的清茶在玻璃表面呵出朦胧白雾,玻璃映出身后书架上整齐码放的《刑事审判参考》——从警徽到律师袍,从打击犯罪到修复规则,柏桦的职业生涯在正义的两岸摆渡。
正义天平需要两种重量
2012年深秋的早晨,柏桦把叠得笔挺的警服放进衣柜最底层,金属警号在木质抽屉里发出轻响,这个动作她重复了12年,但这次没有取出。“当时摸着警号上的纹路,就像在和过去的自己握手道别。”12年民警生涯,她经手的案件卷宗堆满大半个办公室,转行的契机藏在生活的褶皱里——家庭的召唤让她重新审视职业的意义。加入中联正是看中其深耕民营企业服务的战略,中联武汉办不仅与她的刑事合规方向完美契合,更汇集了诸多旧识。
“刚开始不太适应,警察是集体主义较强的职业,而律师更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她说。但无论是打击犯罪还是为嫌疑人辩护,她始终忠于职责。“打击犯罪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保障人权则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法律框架内获得公平对待。”在她看来,两种身份并不矛盾,而是共同构成了法律人对正义的追求。“如果控诉和辩护失衡,正义就无法实现。”
从打击犯罪到修复规则
从警时期,她负责审核犯罪案件,“最难甄别的不是常见的刑事犯罪,而是那些藏在经济领域里的犯罪”。转型律师后,她选择补自己的空白,为民营企业做刑事风险防控,“预防比补救更重要。”她翻开一沓非吸案卷宗,“企业刑事合规律师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让资本的车轮碾碎规则。”
在公安系统审核上千起刑事案件练就的“鹰眼”,如今化作穿透法律迷雾的探照灯。柏桦办理某地产公司高管职务侵占案时,那个曾与合伙人并肩闯过资本寒冬的创业者,却在利益漩涡中将巨额资金转移至其控制的关联公司。她在无数次会见绝境边缘的当事人和接待忧心忡忡的家属时,意识到:“从前在卷宗里看到的是冰冷证据链,现在触摸到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和破碎的家庭。”
“当民警时觉得正义在手,做律师才发现正义需要托举。”她代理的另起帮信罪案件里,20岁的大学生因为出借银行卡被警方带走,卷宗里那张稚气未脱的合影让人揪心,心存侥幸认为收点小费给朋友帮忙,没想到这张卡成了电诈资金的中转站。“很多当事人虽然惶恐,却有侥幸心理,觉得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穿行应该是安全的,殊不知......”她习惯在会见室里多停留一刻,“柏律师,他说只是刷游戏币,我真的不知道......”未完的辩解像被按下的暂停键,在铁窗内外同时凝固。
正义感是刻在骨子里的刺青
大三那年,她和家人被街边流氓团伙敲诈勒索,柏桦一路狂奔冲进派出所。“接待的民警都愣住了,这个姑娘比警铃还快。”她回忆时嘴角扬起笑意,“从小就有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不愿意对邪恶妥协。”
公安经历给柏桦的职业生涯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她对证据的要求近乎苛刻,即便在民商事案件中,也会运用刑事侦查的思维寻找突破口。律师的职业压力不言而喻。柏桦坦言,刑事案件的结果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即便付出了最大努力,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相比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的走向更难预测。”她说,“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律师的工作充满挑战。”
刑事案件的黄金37天,是柏桦最紧张的时间段。她打开手机里的案件时间轴,密密麻麻标注着拘留、逮捕、移送审查的节点,电脑里案例库的标签记录着经济犯罪的变迁轨迹:从P2P到虚拟币,从拆迁诈骗到数据犯罪。“经济犯罪案件突破口往往藏在政策与法律的夹缝中,我们要找到那道微光。”
女律师的职场没有性别之分
“客户希望你专业,家庭希望你温柔。”但她坚持认为,身份不该成为标签,平衡家庭与事业需要“战略妥协”,但从未妥协职业标准。“客户一辈子可能只找一次律师,办一个案件就是对法治无声的宣传,无论多小的案件都要让客户看到律师的专业敬业,看到法治的光芒。”她认为着眼于案件本身才是正义的基石所在。“能做的,就是把当下的事情做到极致。“柏桦的公文包里常年备着律师证、印泥和文件,这三样物件像她的职业信条:身份标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用专业为当事人撑起一片天。“自律和成长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方式,律师就像匠人,需要在每一个案件中打磨自己的技艺。”
职业习惯也延续到了生活中。柏桦无法避免常常在家中跟客户交流案件,女儿会好奇地问一些法律问题,“我的孩子对法律的兴趣比同龄人更强,没刻意培养,可能耳濡目染吧。“她笑着说。有时女儿还会经常就同学朋友遇到的困扰向她咨询,对她有很强的信赖,这让她倍感自豪。
柏桦见过不少女律师在家庭与事业间疲于奔命,“有人带着假期的孩子开庭,有人在产房里整理证据材料......”她相信,真正的平衡是让家庭成为铠甲而非软肋。“女性放弃事业的那一刻,其实是放弃了话语权。”
警号与律师证在抽屉里静静相望,像两段未完的旋律,共同奏响她对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正义从来不是结果。”在商事犯罪的迷雾里,在帮信罪少年的悔恨中,在民营企业主的焦虑里,像未完成的拼图永远缺着一块——那是留给普通人挣扎求生的温度,也是法律人永不合上的追问。
我们习惯将正义神化为永恒,却忘了它本是潮汐冲刷的滩涂,当潮水退去,留在沙滩上的,永远是正在形成的足迹。每个在规则与人性间挣扎的黎明,都是湿漉漉的脚印。正义从不是完成时,而是永远悬停在“正在形成”的进行态。真正的摆渡者从不奢望抵达彼岸,他们只是让每个正在形成的足迹,都朝着光的方向。
中联武汉办公室
高级合伙人
柏桦
专业领域:刑事辩护、合同纠纷、企业合规
2000 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进入公安机关工作。在公安机关从事过多年刑事侦查工作,后调入法制部门从事案件审核工作,期间办理及审核各类刑事、行政案件千余件。多年来刑事案件办理及审核工作的实践,养成了严谨、缜密、深刻、全面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作风,能够站在控、辩双方的角度,对案件进行全面分析、掌握。熟悉刑事案件在公、检、法各个阶段的办案流程,善于与公、检、法等办案部门沟通、交流。2008 年通过司法考试,执业后办理了大量合同纠纷案件和一批有代表性的刑事案件,较擅长于民刑交叉案件和经济犯罪案件的办理。担任武汉市律协刑事委员会和刑事风险防控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多家企业法律顾问,对企业的税务、治理结构、财务、用工合规等有大量的研究和实务操作,对企业刑事风险防范有较丰富的处理经验。
招聘
取得律师执业证3年以上或具有同等经验;
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和社会资源,口碑良好;
有组建和管理工作团队的能力;
认同中联律师事务所品牌和中联律师事务所武汉办公室发展理念、管理模式,愿意在包容、合作、进取、开放中发展律所及个人执业新未来;
在某一法律服务的细分领域具备专长,有大型企业法务负责人或司法机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待遇
首年半价畅享优质办公空间;
强大的中后台支撑和精细的行政服务;
湖北省内招标信息实时推送,协助投标;
律师事务所资源倾斜,根据个人专业情况可加入律所专业业务中心;
推荐加入中联律师事务所全国专业委员会、省或市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
深度个人专访,突出专业形象。
联系地址:
武汉东湖高新区高新大道776号华翔中心A2栋17层
联系邮箱:
hr.wh@sgla.com
咨询电话:
027-87107177
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