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从华科土木工程系毕业时,李振宇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法律产生交集。在菲律宾工地的四年,他习惯了在北纬8度下核对施工图纸,然而,命运在那个除夕夜悄然转折,自此,他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哭完年三十,开始计算人生配比
2017年,李振宇怀揣着对海外生活的憧憬,加入了中建三局国际工程公司参与援菲项目。40度高温炙烤着钢筋混凝土,也灼烤着这个武汉青年的乡愁。
他每天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却在2017年除夕夜的视频通话中,第一次感到迷茫。那天他在宿舍吃着简单的年夜饭,听筒里传来家里的鞭炮声。“外甥问我妈妈,怎么就舅舅一个人没回家过年?”,他回忆道,母亲颤抖的声音,让他喉咙发紧。那一刻,他意识到,国际工程师的职业光环背后,是与家庭的割裂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2019年春节前夕,刚从菲律宾项目回国的李振宇被派出所列为境外诈骗排查对象。“拍三面照,做笔录、采指纹、录声纹,整个过程像电影情节。”面对民警强硬态度,这个工科男第一次意识到法律知识的迫切性。“当时就想,如果懂点法律,至少能知道自己权益边界。”
李振宇的法律职业起点带着鲜明的工程师印记。在香港中心项目中,他作为法律顾问与建设单位的团队沟通时,对方惊讶于他对工程细节的熟悉。“他们没想到一个律师能从图纸出发分析结算争议。”他说。这种跨界能力让他在行业内迅速站稳脚跟。但他也坦言,转行的过程并不轻松。
独立执业初期,李振宇律师把工程师的严谨带入了法律研究。为吃透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他逐句研读几千页的英文法规原文,“网上凝炼观点各执一词,只能代入欧盟视角细细体会。”他回忆道。2022年,李振宇律师参加了英国国际法律研究中心(BIICL)的一场线上会议。那是一个全天的视频论坛,讨论持续到凌晨,“碳市场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和政策的博弈。”他发现,中国和欧盟在碳市场设计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策略。这种差异让跨国企业面临双重压力,也让他看到了法律服务的新方向。“律师不仅是规则的解释者,更是企业应对国际规则的桥梁。”他说。
律师的社会责任:
比普通人更高的职业操守
李振宇始终认为,律师的社会责任比普通人更高。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他始终将执业道德视为职业底线:“发言、闲聊、对社会热点的评论都要更严谨,执业道德要求我们少出损招,在规则框架内承担责任,而不是在法律红线上反复横跳”他提到去年接待的一个个体工商户关于被执行人的咨询,“当事人所要求的规避风险,实为逃避执行,对抗诚实信用原则的说辞绝不能从律师口中说出。”
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他对舆论与司法关系的深刻思考中。“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让我意识到,舆论虽然可能推动更公正的判决,但也可能因为情绪化的传播削弱公众对司法的信任。”他沉思片刻,语气坚定地说道,“律师的职责不是制造热点,而是让规则被尊重。”
破局者的未来棋局: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2020年的疫情加剧了李振宇律师关于未来选择的思想斗争,眼看着国内建设行业的日薄西山,是选择在海外过一辈子的背井离乡生活,还是换个行业重新开始。“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人一生做的抉择很多。每一次选择都像是在黑暗中试探前行,谁也不知道哪条路通向光明,哪条路是荆棘丛生。”
未来,李振宇律师计划继续关注碳市场与建设工程领域,同时深耕刑事业务。在他看来,刑事业务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和挑战性。他认为刑事案件的办理犹如一场激烈的战斗,“钱财乃身外之物,但一旦涉及牢狱之灾,那可就关乎到家庭和孩子的未来了。”他曾经担任一起诈骗罪案件的辩护人,当事人身陷囹圄,其年幼的孩子年仅两岁,尚不知世事艰难。其母亲亦身患癌症,能否坚持到其刑满出狱尚未可知,李振宇律师在办理这个案件过程中,深感刑事业务不仅仅是为当事人辩护,更是在为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而战。这种沉重的责任感,使得他在刑事业务中更加谨慎和努力,力求在法律的框架内,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解决方案。 除了专业领域,李振宇也在思考律师行业的未来挑战。“案源的不确定性、行业变化的快速性,这些都是律师必须面对的现实。”他认为,律师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坚持自己的专业,同时保持对社会的责任感。”他始终相信,律师的角色是规则的守护者,而不是情绪的迎合者,更不是舆论的操纵者。“社会需要反对的声音,但这种反对必须在规则之内。”他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在规则与人性之间寻找平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法律智慧和专业力量。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他坦言自己并非是一个喜欢对抗或争辩的人,但从成长的历程中可以体会到,有时确实需要一个对抗的载体来找到专注的感觉。“斯诺克是我现在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他眼神中透出一丝轻松。每一杆击球都需要根据球局的变化做出线路规划,并高度专注来执行既定计划。“这和律师工作很像,都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夜色中的武汉街头,他的影子时而与当年抱着图纸的年轻工程师重叠——那个在菲律宾星空下思索人生的青年,终于找到了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承重结构。 在与李振宇律师的交流中,我们仿佛透过他的经历窥见了律师职业的深刻内核与广阔外延。律师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案件,更在于塑造社会对法律的信任。法律不仅是规则的集合,更是社会秩序的隐形骨架,是一种在混沌中建立秩序的能力。律师的作用,不仅是让案件“有解”,更是让社会矛盾在规则内“可控”、让公众对公平的期待得以安放。真正优秀的律师,不是制造热点的煽动者,而是用专业让社会相信“规则有用”的践行者,这种信任的建立,比任何一场胜诉都更有力量。在复杂的现实中为社会守住底线,同时为人性留出空间。这种平衡,才是律师行业真正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