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0年5月进入律师行业,隐约记得那个时候全国律师人数20万出点头,那个时候律所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所里经常有培训、读书会,培训除了专业类之外,就是职业伦理类的。转眼15年过去了,全国律师人数增长了近4倍,律所规模越来越大,所里虽还坚持培训的传统,只是鲜有职业伦理类的培训了。
这十几年间,互联网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这些社会进步发展的新名词不绝于耳。我时常恍惚,这些新的东西真能革了律师的命吗?为何有此疑问?因为我始终觉得,新东西往往是在旧有东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东西再新它离不开一些基础的底层逻辑。古语说大道至简,但现代人好像更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说实话,对很多新兴的东西,我内心是不太认同和接受的,比如大量法律咨询公司的出现,比如在短视频平台拍视频或段子博取流量关注的律师业务营销。
最近去看守所会见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因为在看守所会见能让我们看清这个行业的生态。看守所会见的律师,有的律师西装革履;有的律师穿运动鞋、运动装;有的律师穿拖鞋、短裤;有的年轻男律师甚至染了头发……有时候我会想,现在新入行的青年律师还关注这个职业的执业伦理吗?还在乎这个行业的整体社会评价吗?
前几天,霍吉栋律师给我发了一篇文章《锣鼓喧天外强中干---律师事务所的“剧场效应”》,读完之后,心有戚戚焉。于是和霍哥说,我最近也在酝酿一篇文章《时代发展再快,但不要忘了这个行业的初心》,因为有了这个题目,就不得不涉及这个行业的初心是什么?仅凭我的个人见解来看,这个行业的初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专业、品德和职业伦理。
01 关于专业
其实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律师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像建筑的基石,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记得我入行之初,事务所的培训中,专业培训占很大比重,从法律法规的解读到案例的剖析,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那时的同事们,会为了一个法律条文的理解争得面红耳赤,会为了一个案件的细节反复推敲。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似乎对专业的追求有所松懈,我们太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工具来检索案例、分析案情,而忽略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不可否认,这些新兴技术能为我们提供便利,节省时间,但它们终究只是工具,法律案件千差万别,充满了各种变数,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分析就能完全涵盖的。我觉得青年律师刚入行时,更应沉下心来钻研专业,不能被行业的浮躁风气所影响,更不要急于求成。
关于专业,我还想和大家分享几点,律师的业务水平是有高低之别的,决定因素可能多种多样,天赋、专注度、勤奋度等,都有可能影响律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但无论什么水平的律师,我想在专业之前,都需要具备“三心”,首先是细心。细心是说起来容易的事儿,但很多人确实做不好。有句俗语叫细节决定成败,用在律师工作上再适合不过。很多案件最后拼得其实就是细心,我们细心找到一个案件关键点,可能影响案件的最终走向。同样,如果我们做业务粗枝大叶,丢掉细心,也可能葬送到手的胜诉。其次是耐心。律师业务中的耐心,其实简单说就是不要怕麻烦。再繁琐的材料也要认真梳理出大事记;再冗长的合同也要耐着性子读完。只有这样,回头看案子才会有降维打击的感觉,否则,可能就只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最后是责任心。人在天地间,虽然我们极力提倡自我的解放和个性的张扬,但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社会交往,因为社会交往,我们被赋予了很多责任。对做律师而言,我认为我们负有对自身的责任、对团队的责任、对委托人的责任等等。吾日三省吾身,不知道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思考过这个责任心的问题。
我觉得以上“三心“对做律师职业来说,几乎是一辈子的修行,尤其对青年律师尤为重要。一个人有了细心、耐心、责任心,他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差的,做律师业务也一定是专业的,当然也容易获得成功。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有的人可能不需要成功,但我想精神上的慰藉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大家做律师会不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吗?
02 关于品德
有句朝鲜族谚语叫永远不要让你的技能超越品德,由此可见品德比专业更能体现一个律师的价值。律师这个职业,与当事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手中掌握着别人的信任和期望,没有良好的品德,很难肩负起这份责任。
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前辈们常常教导,要诚实守信,律师天生是私权的捍卫者,虽然要为当事人利益着想,但绝对不能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然而现在,一些同行为了追求利益,在接受委托时,夸大自己的能力,向当事人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有的同行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敷衍了事,对当事人的诉求置之不理;更有甚者,与对方当事人勾结,损害自己委托人的利益。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当事人的感情,也破坏了律师行业的声誉。
律师的品德,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执业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我想我们只有坚守良好的品德,才能赢得当事人的信任,才能获得社会足够的尊重,这个行业的整体社会评价才会正向。
SGLA LAWYER
03 关于职业伦理
执业之初,耀东主任常告诫我要关注这个行业的职业伦理,这让我受益匪浅。职业伦理是律师行业的行为准则,它规范着律师的执业行为,维护着行业的秩序和尊严,恪守职业伦理相当于一名律师有了精神信仰。
目前,就我个人了解的情况,现在行业似乎对职业伦理鲜有提及和讨论了。在看守所会见时,同行们的着装其实反映了大家对职业伦理的认知程度。
现在的互联网上,一些同行为了博取流量,在短视频平台拍段子、搞噱头,这种营销方式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些业务,但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律师的业务营销,应该基于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而不是靠低俗的手段吸引流量和关注。
我想我们新入行的青年律师,更应该重视职业伦理的学习和遵守。要明白,律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关系到行业的形象和声誉。只有大家恪守职业伦理,有了精神信仰,才能让律师行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律师行业在法律咨询公司和互联网科技的冲击下,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新兴事物如何涌现,我想专业、品德和职业伦理这三个行业初心都不能、不该、不应被遗忘,它们是这个行业的根基,是我们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保持清醒和坚毅的力量源泉。我一直有一种焦虑和担心,当工具越来越聪明时,我们的智慧是会退化的。
希望每一位同行,尤其是青年律师,都能坚守初心,在追求专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品德修养,恪守职业伦理,维护律师行业的尊严和荣誉,让这个行业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律师作为法律人的职业理想。
本文作者
潘波
中联大连办公室 合伙人
业务领域
银行与金融、民商事争议解决、刑事辩护
工作邮箱
bo.pan@sg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