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主题式新型实习项目”是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于2018年起推动设立的一项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该项目以具体法律实务领域为主题,每期遴选多个深度聚焦的实习方向,如资产证券化、刑辩实务、数据合规、财富管理等,并依托律所实战平台,为学生提供系统化、沉浸式的实习体验。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九期,规模从最初3个实习主题逐步扩展至21个细分方向。目前,累计全国多家律所参与项目。在第九期项目中,中联武汉办公室设立了财富管理实习项目。 财富管理是爱的法律语言,这句从《爱的法律语言》中领悟的箴言,恰是我2025年5月至8月在上海中联(武汉)律师事务所12周实习的核心感悟。本次实习分线上六周与线下六周,围绕财富管理法律实务展开,从法规梳理、典型案例分析、行业动态跟踪,到实务培训参与、成果创作落地,每一项实践都是对“爱”的法律表达的具象探索。这十二周的实习经历是丰富且充实的,现在复盘总结时再回望,更清晰感受到了我从初入新领域的迷茫懵懂到逐渐触摸实务脉络的成长轨迹。 线上实习阶段,我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全面梳理了境内外家族信托、遗产规划、税务合规等领域的法律法规,搜集并分析了大量典型案例。通过系统整理与分类,我逐步建立起对财富管理法律框架的结构化认知。随后,我独立完成了多份专题研究报告,持续跟踪2024-2025年行业最新政策与白皮书发布,并对“穿透式监管”“跨境税务协同”等术语做了深入解读。此外,我还尝试将复杂信息提炼成简洁的行业资讯简报,锻炼了信息整合与逻辑表达能力。这段线上经历为我后续线下实务操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线下实习开始后,我真正走进律所,参与到日常业务支持中。初期,我协助整理财富管理前沿产品资料与律师资源库。在带教律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意识到学术思维与实务逻辑的差异,学会了以客户真实需求为出发点,采用“核心功能-适用人群-实务价值”的新框架来重新组织材料,显著提升了输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随后,我投入大量时间梳理财富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全球和中国双维度挖掘关键演变节点,并借助专业数据库和公开资料还原其历史脉络。这一过程中,我认识到财富管理并非孤立的金融行为,而是深深植根于经济形态、社会结构与文化背景之中。以此为基础,我撰写完成了《律师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报告,并结合《爱的法律语言》一书的理念,完成了配套读书笔记,深入探讨了法律工具背后所承载的人文关怀价值。 在实习第五周,我着手绘制三张时间轴图,分别呈现财富管理的演进历程、个人生命周期中的财富管理需求以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对应的财富管理工具。这一任务促使我将此前所学的法律知识与财富管理实务相融合。尤其在个人时间轴中,我在经典的家族五阶段模型基础上,补充了“幼年期”和“生命垂危期”,更真实地反映出财富管理与人的全生命周期之间的细致关联。而在企业轴中,我融入商法知识,例如法人人格否认、穿透规则等,分析企业从初创至衰退各阶段的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 除常规实习任务外,我还参加了由中南大武汉校友会法律分会组织的2025年“法科生实习夏令营”。夏令营共七期课程,分别在多家优秀律所开展,内容覆盖律师职业成长、民商事实务、刑事辩护技巧、财税与公证实务等核心领域。通过周玉姝、王旭、郭俊辉等资深实务专家的分享,我不仅学到了请求权基础分析、刑事会见、合规审查等硬技能,也更加理解了法律职业中“软性”的一面——沟通、共情与伦理责任。这段经历进一步帮我构建起系统而完整的职业认知。 十二周的实习如同一趟从理论荒原走向实践沃土的旅程,从初遇《信托法》等陌生条文时的敬畏与懵懂,到能独立梳理财富管理的法规框架、绘制发展时间轴,我清晰感受到自己对这一领域的认知从零散碎片逐渐凝结成完整体系。这段经历最珍贵的是让我跳出课本的文字局限,真正学会了在接触新型领域知识和跨领域内容时,如何梳理学习,也理解了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无论是收集整理资讯时对每一份文书的审慎,还是撰写报告时对政策与实践平衡的考量,亦或是绘制时间轴时对“人、企业、财富”关系的梳理,都让我明白法律实务的核心从来不是机械套用规则,而是在专业严谨中融入对人性需求的洞察与对商业逻辑的理解。 这份成长离不开带教律师的悉心指引,从最初教我将学术思维转向实务逻辑,提醒我本次实习主要想让我收获到在往后学习生涯中均受惠的研究思路,到推荐《爱的法律语言》让我领悟法律工具背后的人文温度,再到拆解财富管理内涵时耐心讲解以婚姻为脉络的逻辑线索,带教律师的每一次点拨都像一盏灯,照亮我从迷茫到清晰的路径,这份言传身教的珍贵远超书本所能给予的知识。更要感谢中联武汉办公室提供的平台,这里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团队协作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真切体会到法律人的专业与温暖。记得第一天参观所里的时候,姐姐就给我介绍了许多我们中联律所的传统,比如摄影展、每周二的青年律师培训等,我也积极参与到当中,通过与优秀的前辈对话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为我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桥梁,也让我深刻明白律师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职业。正是这样包容且专业的环境,让我敢于尝试、勇于犯错,最终在十二周里完成了从“法科生”到“法律实务探索者”的蜕变。 中联武汉办公室始终积极践行与高校协同育人的理念,为实习生提供系统的实务训练平台。文化在于传承,专业在于深耕。未来,中联武汉将继续开放平台,深化与高校的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法学教育,与学界共同见证更多优秀法律人才的成长,为建设更加规范、专业、有担当的法律职业生态贡献力量。 胡晨悦 法学主题式新型实习项目 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