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联动态
SGLA LAW FIRM
MCN主播合同约定200万违约金,法院为何只判 1 万?关键在这里|佑权
| 2025-09-01


随着直播电商、内容创作行业的爆发,主播与 MCN 机构的合作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的 “跳槽”“停播”“违约金” 纠纷也屡见不鲜。不少主播签约时没细看条款,违约后才发现要赔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也有 MCN 机构约定了高额违约金,最终却只拿到几千元赔偿。


到底主播违约后违约金怎么算?有没有上限?法院会从哪些角度判断?今天我们结合多起司法案例,为大家梳理这类纠纷的核心规则。




一、先明确:哪些行为算主播违约?


实践中,主播被认定违约的情形主要有 4 类,也是 MCN 机构起诉索赔的常见理由:


1. “跳槽” 到其他平台直播:比如签了 A 平台独家合作,却偷偷去 B 平台开播,这是最常见的违约类型。

2. 擅自停播或解约:合同期内突然不播了,或者没跟 MCN 协商就单方说 “不干了”,导致 MCN 前期投入白费。

3. 没完成直播任务:没达到合同约定的最低直播时长(比如每月 156 小时)、有效天数(比如每月 26 天)等 KPI。

4. 违反独家约定:比如私开小号直播、因自身违规(传播违规内容)导致账号被封,影响 MCN 收益。



二、违约金怎么算?先看合同,再看法院 “打折”


MCN 机构通常会在合同里约定高额违约金,但最终赔多少,不是合同写多少就按多少算—— 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 “酌情调整”。


1. 合同里常见的 3 种违约金约定方式


MCN 一般会在合同中约定 “多选一” 的高额条款,比如:


• 固定金额:直接约定 50 万、100 万、200 万等固定违约金;

• 按收益挂钩:比如主播总收益的 10 倍、36 倍,或 “月均收入 × 剩余合同月数”;

• 按投入挂钩:比如签约费、扶持资金的 3 倍(300%)。

但这些约定只是 “起点”,法院几乎都会对明显过高的违约金进行调减。


2. 法院调减的核心依据:《民法典》的 “填平原则”


判断违约金高低的核心法律逻辑是 “赔偿损失为主,惩罚为辅”—— 违约金要能弥补 MCN 的实际损失,不能单纯为了 “罚” 主播。


关键法条是《民法典》第 585 条:“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适当减少。”



三、法院判违约金,主要看这 4 个关键因素



同样是违约,有的主播赔 100 万,有的只赔 1000 元,差距就在于法院对以下 4 个因素的考量:


1. MCN 的 “实际损失”:最核心的判断依据


法院首先会看 MCN 到底亏了多少,这需要 MCN拿出实打实的证据,主要分两类:


• 直接投入(易举证):签约费、保底薪资、平台推广费、打榜费等,比如某案例中 MCN 提供了 4.5 万元打榜费的凭证,法院直接作为损失参考;但如果只是 MCN 自己做的 “投入统计表”,没有发票、转账记录,法院不会认。

• 预期利益(难举证):比如主播如果继续履约,MCN 本可以拿到的分成。法院一般会参考主播在原平台的历史收益(比如月均流水 10 万,剩余 12 个月合同期,预期收益可能按一定比例计算),或者主播跳槽到新平台后的收益。

划重点:如果 MCN 拿不出损失证据,哪怕约定了 20 万违约金,最终可能只判几千元(比如某案例中 MCN 诉请 20 万,因无证据仅获赔 3154 元)。


2. 合同履行情况:播了多久、赚了多少很重要


• 履行时间短:比如只播了 3 个月就违约,MCN 投入还没收回,违约金可能少判;

• 主播收益低:如果主播月均收益只有几千元,即使约定 100 万违约金,法院也会大幅下调(比如某案例主播总收益 19 万,约定 “10 倍收益” 即 190 万,最终只判 60 万);

• 签约费要返还:如果 MCN 给了 10 万签约费,主播只履行了 1 年(合同 3 年),一般要按比例返还约 6.7 万,这部分可能会抵扣违约金。


3. 双方的过错程度:谁有错,谁担责


• 主播恶意违约:比如明知是独家合作还故意跳槽到竞品平台,违约金会判得更高;如果是因 “身体原因”“MCN 不兑现培训承诺” 停播,主观过错小,违约金会调低。

• MCN 也有错:如果 MCN 没给承诺的推广资源、拖欠分成、甚至培训内容违反公序良俗,法院会大幅砍低违约金(比如某案例中 MCN 培训违规,约定 15 万违约金最终只判 1 万)。


4. 主播个人情况与行业特性


• 主播知名度:头部主播(粉丝百万、月流水几十万)违约,给 MCN 造成的流量、商誉损失更大,违约金可能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新人、在校学生主播,因负担能力有限,违约金会压得很低(比如某在校学生主播,20 万违约金最终只判 1000 元);

• 行业特点:法院会认可直播行业 “投入高、风险大” 的特性,允许 MCN 通过违约金保护核心资源,但不会支持 “漫天要价”。



四、违约金有上限吗?没有固定标准,但有 “合理边界”


很多人问 “违约金是不是不能超过某个金额上限”——答案是否定的。


法律没有规定固定的金额上限,“过分高于损失” 是法官结合案情的自由裁量范围。但从案例来看,违约金的 “合理边界” 取决于两点:


• 高额违约金的场景:头部主播恶意跳槽、MCN 能证明巨额投入(比如推广费上百万)、主播违约后在新平台赚了大钱,此时违约金可能达 80 万、120 万甚至 200 万;

• 低额违约金的场景:新人主播、MCN 无损失证据、双方均有过错,违约金可能仅几千到几万元。



五、律师费、公证费谁承担?看合同 + 看证据


如果合同明确约定 “违约方承担守约方的维权费用”,且 MCN 能提供律师费发票、公证费凭证,法院一般会支持;但如果 MCN 没提供凭证,或者法院认为 “违约金已经涵盖了维权成本”,则不会另行支持。



六、主播 & MCN 避坑指南:这些细节能少走弯路



对主播的 3 点建议:


1. 签约前必看 3 个条款:独家合作期限(别签太长,3 年以内较合理)、违约金计算方式(避开 “36 倍收益”“200 万固定额” 等极端条款)、MCN 的义务(必须明确培训、推广、分成支付的具体标准);

2. 保留 MCN 违约证据:如果 MCN 没给推广、拖欠分成,用微信、邮件等书面形式沟通,并保存记录,日后可作为抗辩理由;

3. 不要 “硬违约”:想解约先跟 MCN 协商,不要直接停播或跳槽 —— 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除合同,避免因 “恶意违约” 承担更高赔偿。


对 MCN 机构的 3 点建议:


1. 合同要 “公平”:别只约定主播的义务,也要明确自己的扶持责任(比如 “每月提供 2 次平台推荐位”“季度培训不少于 4 次”),否则法院可能因 “权利义务不对等” 调低违约金;

2. 成本要 “留痕”:给主播的签约费、推广费、设备投入等,务必保留转账记录、发票、合同,这是证明损失的关键;

3. 索赔要 “合理”:别动辄主张几百万违约金,根据实际损失和证据提诉求,否则可能因 “诉求过高” 承担更多诉讼费,且最终未必能拿到。



温馨提醒


直播行业的违约金纠纷,本质是 “合同约定” 与 “实际履行” 的匹配问题。无论是主播还是 MCN,签约时多一分谨慎,履行时多一分规范,就能避免大部分纠纷。


如果已经陷入争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 结合具体案情梳理证据,才能最大程度维护自身权益。


你遇到过类似的合作问题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

整理/ 王松子
编辑/ 邹义超

审核/ 刘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