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铁路精神的基本内涵
挑战极限:
满怀豪情、追寻复兴的爱国信念;
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
牢记重托、不忘初心的担当品格。
勇创一流:
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创新思维;
一心为民、用心用情的服务追求;
绿色共享、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

铁路子弟的心灵港湾

我的父母是铁路系统双职工,我是标准的铁路子弟。八十年代末,我出生在武汉铁路医院,后随父母迁往湖北襄樊(后更名为襄阳)。跟儿时的同学们一样,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铁路子弟。小时候,在铁道上玩耍,注视火车开过,沿着钢轨步行,火车站周边是我最熟悉的地方,铁路大院常有我出没的身影。后来,我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第一次离开了熟悉的铁路大院;再后来,我考上了武汉大学,离开了童年的生活环境;再到后来,我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京参加工作。就这样,我慢慢地离开了铁路……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我从小与铁路结缘,受父亲工作影响,我儿时翻的最多的书就是中国地图册,我还记得自己在中学课堂的黑板上手绘中国铁路运行图的那份自豪感,那时的青藏铁路还未实现全线建成通车。我的同学和儿时玩伴中,很多家里几代都是铁路人,他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在这里,都热爱着铁路、奉献着铁路,有的长大后也留在了铁路系统。铁路是我的根和魂,不论我身在哪里,铁路都是我心灵的港湾。
他们永远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

作为铁路子弟,父母身上的铁路职工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我的父亲是铁路技术工程师,常年驻扎在荒郊野岭的铁路施工项目部,一年当中大多数时间不在家,长大后我慢慢意识到,铁路职工的奉献是可以如此不计回报,沉甸甸的“火车头奖”的背后是许多像父亲一样的铁路建设者抛家舍业、无怨无悔的奉献。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铁路施工作业,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如果没有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品格,以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创新和智慧,是无法完成的。父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铁路事业,是我作为一个“铁二代”最深切的感受。
青藏铁路是铁路人报效国家、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青藏铁路精神在几代铁路人的追梦实践中孕育而生。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标准更高,风沙强意志更强,越是艰难越向前,正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最宝贵的精神品质。在从事律师职业前,我曾在铁路建设的“国家队”中国中铁工作过,“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中国中铁企业精神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南征北战、风餐露宿,历经沧桑变迁,担当起民族脊梁。
从铁路子弟到法律匠人

青藏铁路的精神核心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以一流的勘测技术、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运营管理、一流的技术设备、一流的建设标准、一流的服务水平,完成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作为一名刑事律师,我们的工作大多数时候虽不必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挑战身体极限,但不怕困难、勇创一流的专业作风应当是我们与铁路建设者共同的价值追求。我深知,每一个司法案件公平正义的获得,都十分不易,律师办理每个案件都好比铁路工程师勘察施工现场一样,不仅需要精心设计,拿出可靠务实的实施方案,而且需要艰苦付出、脚踏实地,才能把施工图变成每一个案件公平正义实现的实景画。
以梦为马,把每一个案件做到极致,维护好当事人的公平正义,积极承担公益法律服务,在点滴个案中推动司法进步,就是作为律师所尽的最大社会责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将传承发扬青藏铁路精神,不忘法治初心,筑路前行,甘做法律匠人,在律师执业道路上善于攻坚克难、披荆斩棘,不断提升专业本领,努力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作者介绍

邢龙 中共党员
中联北京高级合伙人
中联北京刑事业务委员会秘书长
中联全国刑委会委员
武汉大学法学学士
法学硕士(刑法学专业)
执业领域:刑事辩护,深耕刑事领域,以办理经济犯罪、网络犯罪、职务犯罪案件见长,理论功底扎实,擅长技术辩护,多起案件取得撤销案件、不起诉等无罪辩护效果。曾在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分享律师实务技能。
荣 获:律新社年度风云榜-2024年度特别推荐菁英律师40佳(40岁以下)、2022年度海淀区优秀律师等荣誉称号。
社会职务:现任第十二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海淀区律师协会刑事法律研究会副秘书长、海淀区第四次律师代表大会代表。

